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0月26日,以“科技与法治”为主题的第七届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在京举行。来自立法部门、国内外高校以及实务界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代表主办方致辞。姜培学指出,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作机制,技术界和法律界迫切需要探寻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的互动平衡。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开展“法律+技术”跨学科交流融合探索,致力于培养兼具法律专业素养与科技前瞻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法律和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也引发了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担忧,这是法律工作者要应对的现实问题。未来,法律工作者要让科技赋能法治,法治引导科技。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以世界历史为据,指出了没有法治化就没有科技化的普遍性原理。现代化要遵循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城市化、绿色化的路径,这“六化”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徐显明强调,法治对科技有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法治保证科技研究的自由,包括怀疑的自由、批判的自由、发表的自由、修正的自由;第二,法治保护知识产权。与科学规律、思想、制度不同,技术需要法律的保护。他指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发生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的内容和重点在变化,正在从传统领域转移到前沿科技领域;其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正在从宽松走向严格;最后,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主体从政府转变为司法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指出,法律和科技结合是大势所趋,各级法院高度重视科技手段在执法办案中的应用。近几年来,法院系统的科技司法更上一层楼,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大力推进全国各级法院办公办案“一张网”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和不断完善的案件质量效率效果指标评估体系,也使得科技服务执法办案更加快捷精准,公正司法更加可感、可视、可评、可信。胡云腾认为,信息和科技结合还存在诸多需要研究攻克的问题,如法律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法律信息公开与诉讼参与人权利及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以及法律信息的单位管理、系统管理与法律信息的互联互通相互融合问题等,未来都应当直面并逐步解决。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检察官苗生明指出,科技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带来经济腾飞、社会变革、文化变迁、法治进步。从法律人的角度,DNA技术、互联网技术、智慧城市、智能辅助系统等,极大促进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但是,科技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例如,新兴技术可能催生新的犯罪形态。他表示,面对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各级检察机关将紧紧追踪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科技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梅向荣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科技快速发展变革的时期,包括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探索应用等。在依托现代科技提供法律服务方面,盈科律师事务所也做出了实际行动。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认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法学教育的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清华大学法学院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培养造就一批植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优秀法治人才。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以“科技与法治”为主题,通过三个平行论坛,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法学教育”“实务中的法律与科技”“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国际视野下的法律与科技”“数据与法治”“科技规制的法政策考量”等具体议题展开。
[责 编: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