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11月18日,主题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23年智库论坛·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主持开幕式,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理事长林祥国出席并致辞,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时态,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晓伟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在开幕式上作视频致辞和主旨演讲。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夏道虎,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蔡立东,《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等作大会主题发言。

周继业强调,近年来,江苏省法学会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使法治成为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坚强保障”目标,切实做好加强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本次论坛研讨主题聚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文显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法治强则国强,法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标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重要方面,已成为贯通法治体系和法学体系的时代课题、重点领域和重要问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可以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国内三个维度证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江必新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法治中国建设开创了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不仅要坚持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要善于通过借鉴吸收来强身健体。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也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为法治现代化作出更多原创性贡献。中国在开启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时,既要有中国特色,也要有法治的基本底色。中国法治文明新形态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等八个有机统一。中国法治文明新形态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夏道虎表示,要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坚持能动司法,把诉源治理融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各领域,贯通立审执破各阶段,形成矛盾源头预防化解、诉前多元解纷、诉中实质化解、诉后助推社会治理的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

会上发布了《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报告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5个方面总结回顾了2022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同时选取分属于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社区(村)为考察对象,呈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面貌、优势特色、工作亮点、条件限制、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胡铭,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钱弘道,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胡玉鸿,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恒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永安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