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徐伟伦

他是金融强国建设进程中涌现的“专精特新”法官,是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的专业带头人和积极参与者,也是心系民生、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的司法卫士……

他,就是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将组织全市各级法院把向丁宇翔学习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

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丁宇翔用专业审判厘定金融市场权利义务、树立新兴领域行为规则,并以创新思维提出资管产品“六步审查法”、构建损失核算“大模型”,对金融行业治理提出多条系统性建议,助力改革效能持续释放,被业界称为拿法槌的“金融人”。这背后,是他对法学理论和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两本独著、8本合著、70多篇专业学术文章和2300余份判决书,是他坚持不懈、奋力追求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脚。

守护百姓钱袋子

在金融案件中,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占比最高,影响恶劣。然而,如何精准核算虚假陈述对股价造成的影响,长期困扰着金融审判实践。

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上,股票价格除受虚假陈述影响外,还受到证券市场反应、内外部经营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在确定赔偿范围时应排除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

“传统的‘同步指数对比法’没有考虑证券市场风险之外的因素,在认定损失的精准性上存在漏洞。但是,要想穿透迷雾解决这一审判难题,并非易事。”丁宇翔坦言,仅靠法律还不够,必须依靠科技手段。

接着,他带领团队集体“烧脑”,并与专业损失核算机构及相关高校反复论证研讨。不断从法律层面提出问题,不断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周而复始,连续数月,“多因子迁移同步对比法”正式出炉。多位专家在参与论证后一致认为核算科学性和公正性显著提升。相关案件适用该方法核损宣判后,200多名投资者无一上诉,被告亦表示服判息诉,实现案结事了。

这仅是丁宇翔践行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在虚假陈述案件中,往往牵涉遍布全国的众多投资者。“如果每一位都要来北京参与庭审的每一个环节,得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成本?”在丁宇翔心里,“老百姓耗不起,作为法官也不能眼睁睁看大家被折腾。”为此,他在多方调研基础上,带领相关部门仅用3个月时间就搭建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并将其升级为“双轨双平台”工作机制,已先后为1.2万余名投资者提供了诉讼便利。

“金融专门法院,处于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政法领域改革的交汇点,有很多亟须破解的实践难题。”在金融法院政治部主任牛晓锐看来,丁宇翔是擅长用改革思维和创新方法解决“老大难”问题的高手。

自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丁宇翔先后带领团队创建“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让平均庭审时长缩短近50%,有效降低了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和难度;创新“双向评估”+“双向化解”工作法,以“头拱地”的决心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破解治理难题

自第一笔银行理财产品创设以来,我国资管市场发展迅猛,但层层嵌套的复杂交易结构、繁复冗长的交易文件等,成为金融行业管理和司法审判环节的“拦路虎”。

2023年,丁宇翔受理一起基金合同纠纷案。因该案此前经历多轮诉讼,案件到北京金融法院时,原告田某的情绪到了爆发的边缘:“我们那么多人的投资,最后都打了水漂!你们法院会不会审案子?”

基金公司在宣传中到底有没有误导投资者?在尽职调查中是否尽到谨慎勤勉义务?丁宇翔一页一页翻阅《基金方案》《基金合同》以及风险揭示文件,并化身“会计”对该公司应收账款等情况逐条进行查证。综合案情后,合议庭认定基金公司对其2017年以后实际可收取的应收账款疏于调查,未尽到谨慎勤勉义务,应对投资者承担40%的赔偿责任,并在判决书中详细释明了审判依据。一纸判决,胜败皆服,双方当事人均表示不再上诉。

案件解决了,但对于基金等资管纠纷中如何认定产品管理人的尽职调查义务成为了丁宇翔的心病。“要总结出一套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为此,丁宇翔翻阅了大量资管类产品案例及相关文献,并最终梳理总结出资管产品管理人尽职调查义务的“六步审查法”。

“这一工作法明确了尽职调查的认定标准,对我们后续开展相关业务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六步审查法”现已经成为资管行业自律管理和规范展业的实践指引。

“丁法官审理过不少有影响力的案件,很多文书我都学习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研究发展部主任周艳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由丁宇翔担任审判长的“蓝石资产案”,判决涉案会计师事务所在涉案集团赔偿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会计审计行业震动很大,在明确从业者相关履职义务的同时,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健康成长。

现如今,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北交所等金融机构,都有着丁宇翔努力推进金融法治协同的身影,相关调研稳步推进,《调查要素问答表》、“六步审查法”等一项项创新成果,正一步步破解着案件背后的金融治理难题。

谱写公平正义

“理论派坐书斋,实干家上法台”,在法律人通常的印象里,“理论派”与“实干家”似乎有着泾渭分明的特质。但在丁宇翔身上,这两者可谓相融相成。“很难说哪个更像他。”北京金融法院法官孙兆晖觉得:“他像学者一样学,又像法官一样干。”

从民事审判到商事审判再到金融审判,丁宇翔在法院耕耘18年,累计审结案件2300余件,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穿梭于北京城东西方向的早班或晚班地铁上,时常会见到抱着电脑敲字的丁宇翔,在每个周末陪孩子上课的等待区,他依旧是那个姿势。这么多年,无论多忙多累,写作这个习惯丁宇翔都没有中断过。

季承诉北京大学返还原物纠纷案审结后,他撰写的《返还原物请求权研究》成为国内研究返还原物制度的第一本专著;聚焦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新类型纠纷,他撰写了论文《跨越责任鸿沟——共享经营模式下平台侵权责任的体系化展开》;调入北京金融法院后的几个月内,他就集中发表3篇论文,对新证券法实施一年多以来证券审判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进行了探讨分析。

善于思考的同时,丁宇翔越来越多地把所学用于实践,把服判息诉工作贯穿到每一个办案环节,全程释法说理成为他的另一个办案特点。18年来,丁宇翔坚持在裁判结果和审判过程两个维度上尽己所能,让每一名诉讼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就这样,丁宇翔审理的不少纠纷从“案”到“治”再到“思”,在著书立说和司法实践中谱写着公平与正义。

北京高院政治部主任刘丽明表示,北京高院党组近期经集体研究决定,发布《关于学习宣传丁宇翔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号召广大干警以丁宇翔为榜样忠诚履职、心系群众、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