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稳定一方百姓。9月1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视频会见在邑州监狱会见回归中心进行。网络的这一头是在三监区服刑的刘某,另一头连着的是他身患重病的母亲。

  2022年9月14日,一通不寻常的电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罪犯刘某在通话过程中嚎啕大哭,几度情绪失控。

  从电话内容中民警得知刘某母亲病情加重,已处于弥留之际。民警立即将情况向监区值班领导汇报,监区及时召开会议对刘某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是:不符合特许离监探亲条件。

  刘某平时表现积极,能遵规守纪,服从民警管教,但由于疫情影响,无法与家人进行亲情会见和视频会见。意识到这可能将是刘某与母亲的“最后一面”,监区立即向职能科室和监狱领导反映情况,申请刘某与母亲进行一次特殊的视频会见。

  监狱得知情况后作出决定安排此次特殊的会见。监区民警马不停蹄赶往刘某家中,在业务科室的通力合作下,这通刘某内心急切盼望的视频电话终于接通。

  见民警到来,刘某家人连连致谢。民警告诉他的家人,刘某改造情况很好,心里时刻挂念着重病的母亲。

  视频接通,意识已然模糊的母亲摸着电话,仿佛摸到了儿子的脸,虚弱无力地说:“儿子,妈妈想你,听话,要听话。”

  早已泣不成声的刘某在一旁民警的鼓励下,一字一顿地说:“妈妈,请您坚持下去,我快回家了,请您坚持下去......”

  刘某十分感谢监狱安排的特殊视频会见,回到监区后,他以鞠躬的方式给民警致谢。

  看到他刻在脸上的担忧和悲痛,民警十分担心,开导他要振作精神好好改造,让家人放心。为让他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监区还安排了心理互助组对他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他要化悲伤为改造动力,争取早日获得减刑回归社会报答亲人,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被病痛笼罩的家庭。

  “亲情感化是教育改造的一种重要形式,最大限度发挥亲情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可以激发他们重归社会的勇气和信心。”监区民警如是说。

  教育改造的过程实际是以情感作为驱动重塑道德的过程,民警在这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摆渡人的角色,为服刑罪犯撑开船桨,点亮他们的蜕变之路,从罪孽深重的此岸到达脱胎换骨的彼岸。

[审核:王际蕴]

[责编:王皓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