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9月25日讯(记者 仝选)朝阳区作为北京市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多年来,将基层治理作为保障稳定和发展的“基本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诉源治理的方法途径,着力打造“一纽带两支点三结合”的工作格局,构建出了具有朝阳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

  2021年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朝阳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4.9万人,在北京市占比15.8% 。2021 年GDP达到7617.8亿元,在北京市占比18.9% 。

  北京市朝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唐涌涛介绍,伴随区域经济发展,朝阳区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与新生问题并存,各类利益诉求叠加汇聚,金融、住房等领域矛盾问题突出,诉讼案件总量居高不下。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平台。中国网记者 仝选 摄

  唐涌涛表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朝阳区创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新方式,在43个街乡以及矛盾纠纷相对多发的行政执法单位建立分平台,对区平台委派的案件进行调处化解,并上报本地区可能形成诉讼的突出矛盾风险。同时,还在社区(村)设立分平台工作站,发挥社区民警、村居干部等基层解纷力量,吸纳行业协会、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下沉式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延伸工作深度和广度,使全区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分级分类分层化解,畅通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路径。

  截至目前,朝阳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已全面铺开,朝阳全区已有16个完成平台搭建具备正式启用条件,8 个已委派常驻调解员队伍,35个街乡正在搭建平台,今年8月1日至 9月16日,各分平台共接收区平台委派案件5271件,调解成功1484件,调解成功率约28% 。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地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分平台。中国网记者 仝选 摄

  其中,朝阳区南磨房地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分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打破各管一块、各自为战的传统做法,将检察、司法、信访、城乡、纪检、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解纷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合力,切实提升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能力,为辖区开展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注入新活力。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地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分平台。中国网记者 仝选 摄

  “ 南磨房地区分平台在区级平台的指导下,结合地区特点,在传承优秀调解经验的同时,不断开拓符合新形势需求的纠纷化解工作思路。 ”南磨房乡党委成员武装部部长冯建介绍,分平台有多个创新点,尤其是重视后期回访工作,调解员在完成调解后必须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尤其涉及民生问题是否解决,确保达成的调解协议能落到实处。

  朝阳区破除壁垒, 凝聚多方共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 大平安 ”工作格局,推动矛盾化解与源头治理融合并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无讼朝阳”平台与信访、12345市民热线平台互联互通,汇聚整合矛盾纠纷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孙南翔表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南磨房地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正义,更致力于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编:王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