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人社局进⼀步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联合工会、司法局、工商联等多家单位,在北京中路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基础上,构建了“仲裁+司法+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联合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 立体式的矛盾纠纷沟通解决机制。2022年,北京中路街道办事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金牌调解组织。
据悉,金凤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积极向企业调解委员会、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事业单位人事调解组织推广使用平台。大力宣传“互联网+调解”平台,引导争议双方当事人通过平台申请争议调解、化解争议,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调解服务,努力实现劳动争议调解“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目前,网上调解168起,调解率100%。
北京中路街道办事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配备4名专职调解员,运用“五心”调解法,第一时间妥善处置集体劳动争议,积极化解辖区劳动争议矛盾,既缓解了双方关系,又化解了对方对立情绪,获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认可。2022年共调解364件,涉案406人,调解率100%,解决欠薪金额455403.20元。
金凤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仲裁院采取劳动仲裁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调解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创立庭前调解,运用“庭前半小时调解”“简、准、快”的工作方式,让双方当事人到庭,在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在仲裁庭坐下来调解沟通,结合当事人“快了事”的心理,促成当事人和谐解决纠纷,减少诉本。今年以来,达成调解922起,调解率100%,共追回损失6291459.8元。
通过与司法、工会工作深度融合,创新“仲裁+司法+工会+N”工作新模式,通过人民调解、仲裁法律服务高效便捷地解决纠纷,实现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双降。针对各镇(街道)机构改革涉及基层仲裁平台体制机制调整变化,采取入驻“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站、“换牌不换人”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调解工作新格局,确保秩序不乱、力量不散,服务不断。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提高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形成尊重、理解和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金凤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注重在改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方法及调解方式多元化上下功夫,会同金凤区司法局成立金凤区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多举措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措施,与其建立常态化业务沟通协调机制,不断加强人民调解与仲裁调解的有效衔接,采取多方联动,整合调解资源,顺畅运行机制,努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质效。
“我们将依托‘仲裁+司法+工会+N’多元化调解为中心,上下联动,发挥‘仲裁+平台”信息共享作用,建立由互联网、微信、微博、QQ群组成的‘指尖上’维权平台,各方多部门合力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矛盾纠纷沟通解决机制。”金凤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人介绍。
金凤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主动与企业联系,推进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引导、支持有一定规模、需求的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进涉企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鼓励和帮助企业自主解决劳动纠纷。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和法律志愿者参与企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化解纠纷机制,推进企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提供司法保障。
同时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大力宣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围绕防范金融风险、刑事法律风险等主题,大力宣传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提高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
“构建‘仲裁+司法+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是我们在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重大风险,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劳动人事争议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金凤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后,他们将人民调解融入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化解领域,降低维权成本,缩短维权周期,提高维权效率,实现人民群众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需求,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金凤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审 核: 王际蕴]
[责 编: 马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