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召开“打盗窃、压发案、护平安”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讲评推进暨牡丹文化节安保部署会议,会前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武清带队实地观摩了洛龙分局在宝龙商圈打造的乱点治理“样板间”。
观摩团仔细听取了宝龙社区基本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166N”社区警务团队组建和运行,详细询问了压发案、强整治取得成效等情况。
“一个项目打造一个样板间”是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洛龙分局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理念,深入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针对宝龙社区区域特点,建立共建共享、科技支撑和网格管控治理机制,打造“166N”社区警务团队,不断延伸警务触角,推动社区治安管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型。
深挖民力,整合资源
构建全民参与局面
针对宝龙社区区域特点,分局强化“三个联动”,密织巡防守护网络。一是全面强化所队联动。根据发案时段和地段,将巡特警大队巡逻警力划分巡逻区域,加大巡逻频次形成有效震慑,同时对未拔钥匙或未落锁的电动车及时妥善看管,降低被盗风险;在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统一巡屏调度下,组织巡特警大队便衣警力在重点区域进行巡逻蹲守,严打现行违法犯罪。二是全面强化警商联动。牢固树立警商一家、携手共进意识,主导宝龙物业、宝龙商业、宝龙批发市场三家公司开展“联防联控”,发动保洁员、外卖员、快递员、商户业主和党员业主等群体,统筹组建6支共计上百人的义务工作队,在商场、市场内外和小区内部开展治安巡逻、反诈宣传、隐患排查等工作,重点坚持每晚在宝龙商圈周边巡逻至凌晨,形成警商互动良好局面。三是全面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区市场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和街道办事处等职能部门,对辖区重点区域沿街商户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向个体商户、企业员工等固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反诈宣传,提高社区群众安全防范、反诈防骗意识。
优化配置,强化共享
支撑技防体系建设
分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积极与中国电信洛阳分公司协调对接,在宝龙社区试点建设运行全市第一个“天翼云眼应用平台”,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优势,实现公安与社会资源信息的高效融合利用。该平台利用智能分析、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真正解决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对震慑打击违法犯罪起到颠覆性作用。
打破壁垒,协同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分局指导翠云路派出所最大限度发动社会力量,推行“联建机制化、联防立体化、联控精细化”工作做法。一是落实责任,推动联建机制化。将14幢公寓楼业主细分为网约房、宾旅馆、足疗按摩、电竞酒店、出租房等5类责任主体,制定统一管理机制,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压实管理责任。二是严字当头,推动联防立体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范,严密各项防范措施。在三个高发案区域设立固定治安点,安装警用爆闪灯,配足应急棍、盾牌、钢叉、防刺衣等必要装备,由社会保安力量入驻值守,与6支义务工作队配合呼应,形成有效震慑。三是定点定位,推动联控精细化。推行治安管理精细化,采用“定点、定时、定人”的综合管理方式,对住宅区和公寓楼业主的电动车进行定点集中停放,指导物业公司制定巡查频次;协调城管部门在商圈周边划定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协调办事处安排20名穿戴统一标识的工作人员在停放点进行无偿看管,真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层级化。
固化经验,建章立制
实现常治长效目标
根据宝龙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探索实践,提炼出“巡逻值守全天候、技防监控全覆盖、治安管理全方位、防范机制全链条”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安防范“样板间”。一是打造社区警务团队品牌。为打击电信诈骗和遛窃犯罪,洛龙分局结合辖区商业特色,吸纳商户销售员、快递员等群体进入团队,充实巡逻、宣传、研判力量,明确工作责任目标,推动问题联治、社会共治,通过警民携手,形成共治新局面。二是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日沟通、周例会、月总结工作制度,警务室每日向团队成员通报警情,压实巡逻防控实效;派出所每周召开推进会,邀请社区、物业、商户代表参加,通报讲评高发案社区整治情况,并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办事处每月召开讲评会,对表现突出的巡逻队员、义工、商户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商户予以通报和处罚。三是强化场所特业管理。社区警务团队实行周检查,对存在风险隐患单位及时处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场所,及时上报派出所予以打击处理;派出所召开月例会,邀请区市场监管局、文化局等部门参加,通报行业发案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分局采取日通报制度,对涉及宝龙社区的各类案件和警情第一时间通报,对在网约房、宾旅馆、足疗按摩、电竞酒店、出租房内发生的案件由办案单位通报相关部门,逐一倒查,形成共治合力。
[审 核: 邓苡然]
[责 编: 周文龙]
[撰 稿: 郭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