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做梦也没想到,法律援助帮助我们要来了拖欠一年的工资。”

除夕这一天,依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份珍贵的新春礼物。安徽籍的农民工徐某两兄弟一大早赶到济宁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代表19位农民工兄弟送来了一面锦旗。“情系农民工安‘薪’过年 法律援助彰显人间温暖”的两行大字,表达着农民工兄弟的朴实情感。

2023年2月,徐某等19位农民工在济宁市某工地贴瓷砖,完工后确认劳务费数额为118万余元;建筑公司在支付了部分工资后,尚有47万余元迟迟不予支付。农民工们拿不到工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举步维艰。 

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推送的农民工欠薪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在接下来的劳动仲裁、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司法程序中,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专业律师为徐某等19位农民工提供了全流程精准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最终经法院判决,建筑公司支付了徐某等劳务费47万余元及逾期付款利息,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长达一年的农民工讨薪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中的职能作用,济宁市司法局统筹指导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搭建“一体六翼”农民工维权工作模式,着力在服务标准、申请渠道、服务机制、质量管控、普法宣传、部门联动、平台融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措施,助力农民工解决烦“薪”事。

突出一条主线,实行农民工法律援助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严格推行法律援助标准化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制定一系列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汇编、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等,着力在实现全域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质量统一上下功夫,全力提升法律援助人员标准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严格规范农民维权工作各环节服务标准,健全完善标准化服务评价机制,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

优化服务渠道,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推行线上申请、容缺受理机制,提供“一次办好”服务,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有材料证明属于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针对诉讼时效即将届满、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等紧急情况,先行受理、事后补办。2023年以来,济宁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共为659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

创新服务机制,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精准高效。结合济宁市实际,以新就业群体为重点,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服务需求,建立农民工讨薪事前介入、事中服务、事后跟踪法律援助服务机制。加强与住建、人社、工会等部门的沟通,联合开展“关爱农民工”专项行动,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全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专家库,经常性开展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分析研判,推行“1+1+3”模式,即1小时内完成受理审查指派,1天内完成委托会见,3天内完成证据收集和材料提交等工作,加强跟踪回访,确保案件顺利推进。

把好案件管控,全面提升农民工法律援助质量。法律援助是无偿服务,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水平不能打折扣。济宁市组建农民工维权、劳动争议类等法律援助律师库,开展全市案件质量研讨和巡回培训,助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农民工维权案件质量提升,筑牢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生命线。通过建立“办案程序规范化、归档目录模板化、质量监管立体化”的质量监管体系,制定案件质量标准化细则,开展案件自评、同行评查、交叉互评以及第三方评估等有效组合评估方式,建立案件承办机构、办案机关、受援人等多方监督机制,全面开展质量监督,多维度全方位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效果。

强化普法宣传,持续扩大农民工维权影响力。深化“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持续开展“情系农民工 温暖归乡路”等专项行动。通过线下进村居社区、进工业园区、进建筑工地等采取开展普法讲座46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3万余份,向群众普及法律援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普及法律援助常识,加强农民工维权。通过线上与各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联手,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多种媒体平台,构建法律援助立体化宣传网络,推送各类农民工法律援助活动、优秀农民工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农民工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济宁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通过与劳动仲裁院、法院开展“援前调+调后援”,形成诉调无缝对接,实现纠纷“调援裁诉”一体化建设,引导农民工通过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讨薪矛盾纠纷。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工作衔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的职能作用,通过检察机关强化对民事案件的证据收集,更加有效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降低农民工异地维权成本。强化与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以及有关主管部门联动协作,将法律援助机构电话、服务热线列入农民工欠薪维权电话导图,全市安排50名有农民工维权经验的律师联合集中接访,参与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

融合平台服务,全力提高农民工维权效果。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线上线下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细化三大平台农民工咨询服务类别,加大农民工法律咨询服务精准度,设立农民工法律服务热线专席,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农民工提出的涉及劳动关系、人身损害以及拖欠工资等各种问题详细归类、耐心解答,引导农民工不断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全力做好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案件,及时转办至属地法律援助机构,依法提供法律援助。2023年以来,济宁市热线、网络、实体公共法律平台共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8300余人次,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100余件,为农民工讨薪2200多万元,“零距离”法律援助让农民工劳有所得,安“薪”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