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
—— 深度剖析数字教育中的著作权司法保护
会议现场 (曹益/摄)

4月18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京发布《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负责人李威娜主持,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法官通报《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法官张连勇通报数字教育著作权纠纷典型案件,法官朱阁对媒体提问进行解答。

会议现场 (曹益/摄)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负责人李威娜介绍称,“发展和规范数字教育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也一直在行动。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批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这些矛盾纠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制约数字教育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在妥善化解此类纠纷的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司法举措,引导数字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法官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作为集中管辖北京市辖区内涉网著作权纠纷的法院,受理北京市辖区内的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今年白皮书全面梳理自建院以来数字教育的著作权案件,妥善处理此类纠纷,对于规范数字教育行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皮书基于北京互联网法院深耕涉网著作权纠纷多年的积淀,结合案件特点及成因、总结裁判要点及规则,从多个维度对涉网著作权纠纷作了深入解读,并提供了此类纠纷的化解之道,全方位为数字教育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引,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保驾护航。白皮书显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数字教育著作权纠纷案件2733件。同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数字教育著作权纠纷案件2578件,其中以判决方式结案1068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等方式结案1510件。此类纠纷的特点在于:收案量增幅明显,案件判决率高;侵权形式呈现多样性、隐蔽性;新技术、新应用引发的新型侵权行为不断涌现;维权主体集中,诉讼案件具有类型化、批量化现象。面对数字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案件审理与规则树立双向发力,发挥司法引领力,努力以司法裁判回应实践疑难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助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总结出一定的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审理的裁判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北京互联网法院“点亮法治之光”文化墙 (武志俊/摄)

本次《数字教育著作权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的发布以及《数字教育著作权纠纷典型案件解读》,为数字教育领域著作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司法力量,也为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和保护创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迈出前瞻性一步。

《人民法治》杂志社专访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法官:新时代首都司法改革实践的先行者。扫码可查看全文

北京互联网法院 (武志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