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一批大学生都面临完成毕业论文的“头等大事”,论文重复率检测(“查重”)成为焦点话题之一。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商家在“论文焦虑”中嗅到商机,打着“查重必过”“专业降重”的旗号“圈钱”,更有甚者标榜“100%包过,假一赔三”“跟学校查重一模一样”等宣传标语来“收割”毕业生的钱包。(2022年5月18日《羊城晚报》)

  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将论文上传至查重系统进行查重,重复率低于学校规定的标准才可进入答辩程序。设置毕业论文查重这一环节本是为了防止学生大面积抄袭,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查重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论文查重服务形成圈钱产业链,同时还存在风险,甚至影响毕业。

  首先,论文的查重系统有待完善。在论文查重过程中,不同的算法标准可能会造成查重结果存在误差。另外,一些专有名词、格式化语言的表述等也会被当作抄袭,导致一些学生在写论文时,因担心重复率高而不敢引用名家言论,或者将专有名词用口语化的方式来表达,使论文的整体质量下降。

  另外,论文查重乱象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大部分高校向学生提供一至三次免费查重机会。学生为了让论文顺利过关,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查重服务,查重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还有一些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之后再买降重软件进行降重。这些查重、降重服务标价在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对尚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经济负担重还是其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目前网上售卖的查重服务还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一些商家提供的查重服务常有误差,如果商家提供的结果低于校方最终查重结果,学生的论文在提交之后可能通不过学校的查重系统,影响毕业。另一方面,学生上传的论文可能会被一些无良商家转售牟利,影响最终查重结果。

  论文查重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并趋利避害寻求解决之道,发挥其正向作用。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免费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查重机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要优化论文查重的算法,开发更科学的查重系统,克服靠关键词查重的弊端。此外,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毕业论文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但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抵制论文“注水”,同时又不“唯论文论”。唯有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才能根治论文查重市场的乱象,真正提高论文质量。(文 谢庆富)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2年5月下)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