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广东省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中国平原银行”涉嫌违法行为的公告》。《公告》称,近期在监管中发现,“中国平原银行”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收集消费者的身份、财产信息,办理开展相关业务,但该银行未获得审批许可。(2022年5月26日《新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广东省银保监局通报称,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审批许可过“中国平原银行”筹备、设立并经营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由此可见,“中国平原银行”已涉嫌非法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假冒银行的事并不鲜见,2021年7月22日,上海市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红旗银行上海分行”涉嫌违法行为的公告》,揭发了“红旗银行”的骗局;南京一假银行装修成国有银行,非法吸储2亿元,等等。假银行打着“银行”的旗号公然吸储,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威胁群众的财产安全。
银行是金融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要想维护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相关监管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假银行的打击力度、对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取缔假银行,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原银行”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收集消费者的身份、财产信息,办理相关业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面对“线上”违法犯罪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频繁的趋势,监管部门要因势而变、因势而为,做到监管“上线”、监管“在线”,及时发现,严厉打击,不能养痈成患。同时,微信等服务平台,要尽到监管职责,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防范平台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文 戴先任)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2年6月上)
[责任编辑:杨天艺]